top of page

朝露之中尋永恆──從無常看學佛修行之道

  • 作家相片: Teng Ancherng
    Teng Ancherng
  • 2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7 分鐘

人生無常,歲月流轉不息,生老病死的苦痛無人能免。面對有限的生命與無盡的煩惱,佛教教導眾生以修行為舟,渡此生死苦海。


人生苦短無常迅速

佛陀於《金剛經》中指出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此語揭示世間萬事萬物皆屬無常,人生短促不定,猶如朝露轉瞬即逝。人的一生,不論貧富貴賤,皆無法逃避生、老、病、死的自然法則。


現代社會節奏急速,科技雖進步,卻無法延長生命的根本意義。許多人一生奔波於名利與感官享樂,至臨終之時方覺空虛與恐懼。若未能於有限的時光中省察生命本質,則徒然浪費了人身難得之機緣。


ree


學佛修行的重要

有些人是不明白為什麼要學佛修行,往往是因為認識不到現實生活上的不足、殘缺、苦痛,以苦為樂,黃連樹下苦作樂。佛陀告訴我們,人生有八苦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愛別離苦、求不得苦、怨憎會苦、五陰熾熱苦,從生下來到死去,到處充滿了苦處。有一種形容很恰當,人生的痛苦就像一片無邊的汪洋,但是幸福只是汪洋中的一條小船兒。佛經中,釋迦世尊有過很多關於人生之苦的說法,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法音中、經書中也說了很多關於人生之苦的法義。


那麼人生這麼多苦處,為什麼每個人還在貪戀,還在裡面忘乎其所以,還甚至問出「有必要學佛修行嗎?」這種話?因為我們習慣了,生來就是如此,我們不知道世界宇宙的真實狀況,我們不知道還有更好的,完全沒有痛苦的幸福的佛土世界。


人生既苦又短,幾十年很快就走向死亡,而在這幾十年當中,我們往往也會因為不懂得宇宙人生因果的真相,而造下了種種的惡業。死亡只能摧毀我們的身體,但卻摧毀不了我們幾十年中所造下的黑業,於是我們極可能被自己造的那些黑業帶向了惡道,那迎面而來的就是三惡道中更多的痛苦,我們陷在更深的泥潭裡出不來了。


「學佛修行有這個必要嗎?」這個話聽起來,好像佛菩薩們在做一件多餘的事兒一樣,這種概念是很可憐的。要知道,真正的佛菩薩們,從不貪圖眾生什麼,對眾生無私無求,教導眾生學佛修行,完全是出於慈悲,是因為看到我們眾生在痛苦中、在生死中掙扎,實在不忍心才來渡我們,讓我們去到更好的地方,得到更好的享受跟幸福。


比如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從來不收弟子的供養,生活來源都靠自己的勞動,沒日沒夜的說法、正法,跟傳法渡生,教大家如何慈悲、如何善良無私,如何轉換因果而能得成就,那麼辛苦,為什麼?不是真正出於大慈悲,是不可能有這麼無私的奉獻付出的。


我們這些凡夫眾生,不瞭解佛菩薩的良苦用心,習慣了以苦為樂,就像佛經裡說的,我們生在一個大火宅裡,四周都是火,眼看就要燒到我們,生死輪回就在眼前了,佛菩薩們在外面看著難過啊,著急呀,想要救我們出來啊,我們卻還傻乎乎的,蠻不在乎的。我們要趕緊拉住佛菩薩伸出的手,老老實實的照著佛菩薩教的方法,一步一步認真的修行,才能夠走出這個大火宅!所以學佛修行,不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,而是眾生離苦得樂的唯一出路。



佛教跟其他宗教派別的不同

在我們這個世界上,有很多的宗教,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有三大宗教,就是佛教、基督教和伊斯蘭教,而佛教的起源最為悠久,從南無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以來,已經有 2500 多年了,且在這些眾多的宗教信仰當中,只有我們佛教不是神祇救助教。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了兩千多盤佛法法音,其中就清楚的闡述到,我們佛教是直接體證宇宙真諦,讓人得到科學的認知證悟的真諦,與人生萬有的真實現象,所以我們佛教是諦教。其它宗教呢,例如這個基督教、天主教、印度教、伊斯蘭教,以及世界上其它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教,幾百個教,他們都是神學教,信仰神的存在,求神的保佑,而我們佛教就不是神學教的範疇,是瞭解因果,認知人與萬物宇宙的真諦,這個真諦就是宇宙真實存在的實體與萬法無自性的無常概念。


也就是說人生宇宙萬物本來就存在不生不滅的真諦,真真實實的有生命與無生命、宇宙中所有一切萬物的本質,明白六道輪回生老病死本無自性,萬有而成,皆入無常。而生命呢是成、住、壞、滅空的,無生命呢是決定滅的,但其法性真如的真諦是,無有生命滅,無有生命生的,也就是不生不滅,不來不去的意思,這個真諦名字就叫諦,我們稱為聖諦,也就是說,祂是宇宙、人、我、眾生,真實實際的聖諦,所以我們佛教不是神學教,是諦教。且佛教也不是一個什麼教派而已,真正的佛教是一門關於宇宙人生真相的最偉大、最至高最無上的科學,是揭示了宇宙永恆真理的最終極的科學。真正的佛法是引導眾生永遠脫離輪回,永住自在幸福的一盞無上的明燈。


延伸閱讀:

當今世界誰才能夠真正代表十方諸佛"說法"?


佛法以法身佛普賢王如來阿達爾瑪佛為首始,乃為至高無上之真諦,為度眾生故,報化出至高圓滿的第一尊有形象的報身佛陀南無多杰羌佛,宇宙中開啟了度生緣起。


為普渡娑婆世界眾生一大事因緣,南無釋迦世尊立教於娑婆,我佛釋迦世尊在兩千五百多年以前,於菩提樹下證道成佛後,說法四十九年,演說三藏十二部,以經典的形式說教八萬四千法門之多,從此,眾生有了成就解脫的怙主,然而佛法歷經時代的變遷,經書語言翻譯出現偏差,法義遺漏失真,甚而,當初五百比丘結集經藏時,是憑記憶回憶當初世尊所說法,如是我聞之意,再加之五百比丘證境所限,未能圓證佛陀圓滿法義,更為嚴重的是,佛史以來至今,有許多魔子魔孫混入僧團,篡改了佛經。因此,時臨末法時期,邪師說法如恒河沙,佛陀之法已經被篡改的瘡痍斑斑,遠非當年釋迦世尊原汁原味法義。詳全文>>>



《 認識多杰羌佛、第三世多杰羌佛的降世、佛教的起源》




佛教創建者-南無釋迦牟尼佛


釋迦牟尼(梵語:शाक्यमुनि,Śākyamuni,意為「釋迦族之聖者」),俗家姓喬達摩,俗家名悉達多(巴利語:Siddhāttha Gotama;梵語:सिद्धार्थ गौतम, Siddhārtha Gautama),古印度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宗教改革家,佛教的創始者;佛號為釋迦牟尼佛、喬達摩佛、佛陀(意思為「覺悟者」)、世尊、釋尊等;又簡稱釋迦文佛、釋迦如來、釋迦佛,(「釋迦」是其種族之姓,意為「能仁」,「牟尼」則是古印度對於聖者的尊稱,意為「寂默」)。釋迦牟尼佛降生於今尼泊爾南部的王族家庭,為剎帝利種姓。詳全文>>>



佛教諸乘宗派

佛教經歷史發展,通過南、北兩條傳播途徑,現代存在南傳佛教這支路徑主要傳播的是上座部佛教的教義(這派以聲聞乘的教法為主,但也有若干菩薩乘的教法)、北傳佛教這支路徑主要傳播的是大乘佛教的教義,其中與北傳佛教的傳播路徑所相應的大乘佛教的內容,又可再細分為漢傳佛教或稱(大乘佛教)顯宗,以及藏傳佛教或稱(大乘佛教的)密宗;故也有南傳佛教(上座部佛教)、漢傳佛教(大乘佛教)、藏傳佛教(金剛乘)。佛教這幾大教派內又各有諸多宗派。詳全文>>>



佛教中,最重要、最根本的教義


佛教中,最重要的、最根本的教義就是因果,因為因果是構成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的最根本的規律,而宇宙的一切也都在因果的這個科學規律中存在變化,到我們的自身身體來說,我們的語言,我們的行為,我們的思想,沒有不落入到因果,一個起心動念是因,語言行為為果,一個語言行為又是形成一個新的因,達到另外一種效果的時候,就是果,比如說,我肚子餓了想吃飯,那你得去洗米做飯吧,餓了是因,飽了就是果,你想到今天想去看電影,想了這個,你要去買票,然後看了電影,這是你的果。那麼你在路上認識個朋友,哎呀,也是個因,兩個人聯絡好了再去吃頓飯,那就是果,這太多了,好,所以萬事萬物因因果果相扣相連,是永續不斷的形成一張無邊無際的網,而這個因果律同樣不是佛陀創造的,也不是佛教創造的,不只是針對佛教徒才管用的,它是宇宙萬物間有情無情所有眾生之間、萬物之間它在自行運轉的一個自然規律。





佛教修行的目的


佛教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徹底解脫輪回的因果縛業,如何將死化為了生脫死,想死就死,想生就生,要爭取得到這一步,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一步。


修行人如果能夠徹底體證自己的心性,獲證本來面目,法性真如,由物質的世界透入無相的法界,就可以得到自在的體驗,消失了生和死之間那種對立和矛盾的意念,同時也會對生命 的真實有整體的領悟。因為擁有成熟的生命觀,以及生命的喜悅,了知生命的意義,所以解決了因死亡而產生的不安。就像六祖慧能大師滅渡以前,徒眾都傷心的哭泣流淚,但是他對大家說:我知道我自己的去處,你們不必悲傷。我們每個人應該要從根本上認識一個嚴重的問題,這個問題就是,人是要死的,這一關是必須要過的。生死事大,無常迅速,人生是短暫的猶如一場夢,這個夢很快就結束了,如果今生不學好佛法,必須是要死的,這是每一個人要經歷的,這就是人的下場,這是每一個人逃不過去的下場。這是事實,這不是在編故事,棺材裝死不裝老,棺材裡頭是裝死人,不是裝老人的。人不一定活到老,有的年紀輕輕就走了,不分老少年歲,必然是要死亡的,並且是死無定期,死無定法,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,以什麼模式什麼因緣而死,誰也不能確定。無常的定律不是人為可以改變的,生命的痛苦,眾生是無法抗衡的,如果要想不死,要想生死自由,必須學佛修行,用一顆最純淨的心,來修學佛法,符合佛法的修持,如果不符合真正如來正法的修持,死是必須走的。除了證到生死自由,誰都逃脫不過無常這一關。




更多文章



留言


​取得最新訊息

感謝您的提交

© 2019 台灣實相佛學會(運頓多吉白菩提會 嘉義地區佛堂) 

bottom of page